1)68.罗刹女(十一)_一代文豪林黛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月流火,江南的桂花次第而开,盈香溢市。

  罗照雪孤独地坐在桂花树下,风吹动了她的裙摆。

  人们经过,对着她窃窃私语。

  她出名了。

  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马上就要害死亲兄,流放了亲父的女人。

  “罗先生!”只有一些女人同她打招呼。

  这些女人们穿着比时下嘉兴普通市民家的女孩子还要时髦,她们那散出廉价香味的头油,那时兴的碎花裙,那发髻上的便宜绢花,每天早上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不顾路上行人的打量。

  这些是女工。

  跟在义军屁股后面进入嘉兴的,除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读书人,就是冒着大黑烟的工厂,大腹便便的商人,还有就是这些“毫无廉耻可言”(嘉兴市民语)的外地女工们了。

  工厂倒也想雇佣嘉兴本地的女孩子,可是谁敢把女儿送进去?只要是要脸的,都宁可女孩子在家里纺织、刺绣度日,也不愿意进那招工的地方。

  嘉兴人对这些女工的来历是颇有疑问的。

  她们不顾体面,和男工同处一室,调笑无忌。

  她们不知道女子的美德是害羞,是节俭,是勤奋。

  在极少有的闲暇的时间里,这些脸色苍白的未婚女子和年轻妇女,不为家里人织一尺布(嘉兴人嘀嘀咕咕地说,她们有没有家人都是个问题),就知道成群结队地在街上大手大脚地挑选打扮自己的廉价首饰、衣服。

  晚上四散离开工厂的时候,她们甚至自己不做饭,而是下馆子!

  这样懒惰无耻奢侈的,难道是正经人家的女孩子吗?

  因为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廉价而美丽的工厂出产的布匹,已经在嘉兴开始销售,颇受欢迎。

  所以嘉兴稍有脸面的人家,都生怕这些女工是从家里、主人家或者什么地方私逃出来的。生怕那织出来的布都是“不干不净”的,自己用了“娼妇布”。

  尽管那些开工厂的商人赌咒发誓地说这些女工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孩子,甚至找了义军做包票,说都是合法的。

  尽管女工她们自己也信誓旦旦说是家里的丈夫、父亲同意的。

  但在嘉兴府城的人看来,在经历过一个工厂的护场队把一个来找女工的穷鬼男人活活打跑的场面之后,这可信度要大大地打一个折扣了。

  当然,鉴于这布匹物美价廉,不放心是不放心,买的人还是照样盈门。

  罗照雪自从那一日的官司之后,就无处可去。袁渡看她认识几个字,大家小姐又一向要学习女红管账,就拜托了熟识的纺织厂的厂主,请她去做一个账房,顺便监管女工的活计。

  工厂主十分欢迎。他麾下的纺织厂大多是女工,概因女工灵巧、便宜、无处可去。而同等的活,男人手指关节粗大,又往往不谙纺织,耐心也差一些,在同等的活计里,却总是要求更高的工资,并不怎么受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