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 亡羊补牢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典韦发起冲锋的时候,辽东军与阳乐兵之间的距离已不足百步。传说中的神箭手养繇基在这个距离上可以“穿杨”,但那若不是古文习惯性的夸张,便定因楚步小于汉步。就此年月而言,擅长弓术的比方说黄忠、太史慈等名将,在这个距离上射敌,亦必可中的——但是不能保证射中要害,更不可能射中预先标记的杨树叶子。

  想当年太史慈在都昌射的透围,第一日左右分射七八十步的双靶,第二日所射接近百步,便已然惊世骇俗了。

  一般的人物,比方说是勋那样的,三十步内可以“穿杨”——当然是中杨树干而不是穿杨树叶。要是百步,努努力或许也能把箭射出那么远,但能够射中什么,射中了还有没有杀伤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理论上,是箭支平平落地,正好擦着百步外预先划好的距离线。

  刘煦所部弓手,确实都是精锐——象平郭这种小县,难以组建大规模的防御部队,一般都将主要财力用来畜养弓手,用作守城——普遍比是勋要强,四十步左右能中移动靶,若在百步距离,准头虽差,十箭里面偶尔也能一箭瞎猫碰上死耗子。问题这些人都是没练过啥速射法的,两秒钟一箭就算极限了,并且列阵而射,还必须得统一听号令,所以射速更是慢了一倍还不止。

  这年月的百步放在后世,大概有一百米挂零吧,就典韦麾下那些壮士,真要是精力充沛地猛跑。绝大多数都能跑在12秒以内。只可惜此际人人疲惫,腰腿酸麻,能够15秒跑完全程,就算苍天护佑,神力加持了。

  换言之。典韦所部冲到辽东兵面前这一段时间,足够辽东弓手射出三轮箭了,前两轮未必有啥准头,这第三轮已入四十步内,倘若一个瞄一个,就能让接近半数的敌军躺下。

  当然啦。这是就理论而言的,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比理论要复杂得多。首先,辽东弓手前两轮箭至,典韦所部必然惶恐,被迫要放慢速度。举盾来挡,就此冲锋的速度必然有所降低;其次,等到他们冲入了四十步距离内,照理说辽东弓手可以箭无虚发了,问题此际敌人那狰狞的面容都已经瞧得清清楚楚,弓手们未经恶战,也无充分的战阵训练,人皆胆怯。除了一成多仍能射出一箭外,余皆收弓后退,把以后的工作交给执矛和执刀盾的同伴去负责……

  因而当两军正面相撞的时候。典韦所部仍然保持住了基本的人数,只有七八人倒在冲锋途中,无力作战而已。

  刘煦排出的三个方阵,因为道路狭窄,所以相对拥挤,并且面窄而纵深。故此双方在一线作战的人数基本相等。按照兵法之常,乃是先以长矛拒敌。挫其锋锐,然后长矛缝隙中的刀盾兵透隙穿出杀敌。然而长矛手排得太密,便限制了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