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节 鞭长莫及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国向中原诸侯展示了强大的军力,这让郑国心惊不已,泌之战才过了多久啊,晋国军力居然恢复如此之快。这让忠心于晋国的宋国一下子打了鸡血,有这么强大的晋国存在,咱宋国会怕了你楚国?

  宋国人所不知道的是,晋国此时不会跟楚国打仗的。但是,楚国却要打你宋国的。公元前594年,连续三年不断讨伐宋国的楚军又发起了新一轮对宋国的打击。说起来这个宋国,别以为军事上一直不行,是的,打别人他是不行,但挨打的能力是超一流的,是当时春秋史上与郑国一样。

  所以,当楚国来讨伐宋国时,宋国自然而然想起了晋国,急向晋国求援。晋景公很郁闷,救还是不救?

  大臣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不救宋国,那意味着晋国将失去唯一的盟友,而且是真正的铁杆盟友。但能打得过楚军吗?如果再败,惹毛了楚国,楚军直接攻打晋国,秦国此时再从西线发起进攻,那晋国便有亡国的危险。

  这时,有一个叫伯宗的大夫出来谈了自己的看法:不救。

  伯宗,生辰不详,卒于公元前576年,晋国大夫。伯宗祖上并非土生土长的晋国人,而是宋国人。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时,宋国国君宋襄公礼遇了重耳一行人,从此晋宋成为铁哥们。

  宋襄公有六兄弟,六弟公子遨便在晋文公时期到了晋国出仕,被晋文公任命为大夫。伯宗正是这位弟公子遨之孙。

  伯宗是一个贤能的人,在治国理政方面颇有见识,善于雄辩,口才一流,但他有过于刚直,尤其是在发表自己意见时,总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架式。

  据说,伯宗夫人很为他担心,便告诫他说:“小偷憎恨主人,百姓爱戴明君。有喜欢好人的人,也有憎恨嫉妒的人。您喜欢直言不讳,但不见得您的意见建议一定正确,如果出现有人心里不服但又说不过您,那内心一定对您非常厌恶。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话,您就一定会招来祸患啊。”

  伯宗不听。有一次伯宗下朝归来,面带喜色,夫人看他得意洋洋的样子,便问其缘由。

  伯宗说:“今天我在朝廷就军国大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了国君的表扬,当时身边好几位大夫都夸奖我,说我智慧过人,与当年的阳子可以媲美了。”

  这里伯宗讲的阳子,便是我们重点讲过的晋国文襄时代的阳处父,曾经当过晋襄公的师傅,官居太尉,且经常领兵作战,以口才佳、善用计闻名诸侯,但也华而不实。后来在晋襄公晚期,在晋国中军元帅人选问题上,因极力推荐赵氏,从而得罪了狐氏,结果被狐氏刺杀身亡。

  伯宗夫人听后很担忧,她说:“夫君呐,妾听闻,子粒饱满的谷子并不华丽,有见解的真话并不修饰,您说的阳子,素有华而不实、言而无谋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