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7章 只要朝前_太白纪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襄阳和樊城对峙汉水两岸,两城高垒深堑,各为南北两国的不拔之柱,互为征伐对岸的桥头堡。

  但如今南北两军却易城而守,数百年来何曾有过这样的奇景?

  没人比赵军自己更清楚樊城的固若金汤,所以三十万赵军对樊城只围不攻。同样,也不会有谁比西军对襄阳的城防更有信心,所以七万精锐面对一水之隔的襄阳,只能望而兴叹。

  赵军将樊城里外三层死死围住,既不惧晋军出城决战,亦不虞他们龟缩城中。便如守着一个风烛残年的病人,不急不忙只等城内的晋军用光粮草咽下最后一口气。以不变应万变,进退两相宜,除了攻城,这仗怎么打都是上上之策。

  而晋军困在樊城被三十万赵军小火慢煎,着实苦不堪言,无论怎么应对都是下下之策。

  分兵突围,那只能是添油加薪,无济于事。若出城决战,兵力战力都是悬殊,正中羯人下怀,早一日拔了樊城这个钉子,赵军主力也就早一日大举南下。

  七万大军每日里人吃马嚼的,那是海量的一个数目,粮草一日一日消耗下去,在硬拖了羯赵南征大军整整十五日之后,便是一个小卒子,也能预感到城中余粮已经见底了。

  困守孤城,打不过,扛不动,最要命的是没有援军会来解围。江防空空荡荡,武昌自保都难,哪来的余兵前来救援?

  除非撒豆成兵!

  而且还得绕过襄阳直接撒到樊城来,撒错了地方都解不了围!

  除了献城投降,强行突围已是西军现在唯一的出路了。

  其实襄阳这条后路一断,可供突围的路线无非就是三条。

  一是正面突破赵军主力的封锁。

  突破之后,过江打襄阳是不可能的了。而是要朝东转一个弧圈,绕过襄阳水域,插入汉水和东面群山的缝隙,沿汉水东岸南下,走竟陵、江夏,回返江东。

  这是最近捷,最干净利索的突围策略,但赵军早已严阵以待,所以又是最难突破的一条路。

  即便突破重重封锁,又闯过了山水之间的狭道,可是赵军主力尾随在后一同南下,这支死里逃生的晋军又能有多少时间喘息呢?

  武昌又准备好了吗?

  结果可能还是东南不保,只是换个地方死罢了。

  第二条路是挥师北上,玉碎中原!

  羯赵能在樊城之下聚起三十万大军,可以想见此刻的中原腹地是多么空虚。

  只要打破樊城之围,北进便能兵向宛城、洛阳,乃至一路打到邺都。甚至走蓝田道,朝西向潼关探索从而进入关中,也不是全无可能的。

  这就意外着要就粮于敌境,要在旷野中遭遇赵军疯狂的围追堵截,不管突围出多少兵力,最后结果只有一个死。

  但这一通直捣敌穴,以七万条人命为代价,却也能打乱羯赵南征部署,给武昌,给大晋朝廷赢得目前最宝贵的部署时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