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91章 最后的黑手_大周内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义皇庄有位科学方面的人才叫宋应星,他正在书写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作品,公孙剑曾有幸拜读他尚未完成的初稿,读到关于煤矿开采的办法。

  文中说,但凡是开采煤矿有经验的,从地面上的土可以辨别大概,选好了深挖下去,大概五丈左右能看到煤炭。

  这时候一定要小心,往往会有伤人甚至杀人的毒气。解决办法是用巨大的竹子插进去,中间是空的,会有一股毒烟从其中冒上来,等释放完了再行开采。

  至于如何开采,宋应星的书里有详尽讲解。包括一个矿开采完了,怎么料理后事,防止周围地面塌陷,书里都有介绍。

  在这本书里,宋应星是那个整理者,他的这些见解一定是出自别人之口。也就是说,大周朝具备一定的煤矿开采能力,如果将这些专业人才召集起来,加上兖州这片生产煤矿的好地方,煤炭的生产、运营及使用都将产生巨大的价值。

  公孙剑略一思考,感觉好处太多了。

  首先是巨大的就业机会,兖州的煤炭生产将会养活很多人,包括鲁王宫那些乞丐,东大街那些军人和地痞流氓,以及他们的家人,这有可能提供几千甚至几万人的活计。

  其次是对帝国经济的推动,人们的生活将从以前的木炭向煤炭过渡,整个链条会涉及多个地方、多个行业。

  第三点是公孙剑的期望,工业革命原本在一百三十多年后的英国开启,煤炭生产是重要的基础条件。他不奢望现在就能发动这场革命,但公孙剑会一步步把前提条件准备好,其中便包括大规模的煤炭生产。

  古大麻子听公孙剑侃侃而谈,一度有些傻眼。

  缓了一缓,他方才问道:“煤炭卖给谁?”

  换言之,我们为什么用煤炭,而不是木炭?

  对公孙剑来说,这个问题太筒单了,木炭能和煤炭相比吗?

  中国有句古话,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大家非常讲究效率与成本。

  在很多行业,比如冶铁,宋代时候就用煤炭替代了木炭。哪怕是家中烤火,煤炭的效率要高出木炭很

  多。

  公孙剑觉得,只要你能采出煤,一些使用的点自然而然产生,生意会越做越红火。

  古大麻子又问:“兖州就这么点地方,有几家冶铁的,有几个百姓会买煤炭而不是木炭?”

  公孙剑早想好了,兖州虽然距离运河还有一段,但如果修理泗水河道,最好能拓宽一点,到时候从河上运输煤炭,成本会严重下降,兖州产的煤可以运送到更远地方。

  只有市场拓展了,兖州才可以生产更多的煤。

  公孙剑发现,古大麻子只问了两个问题,却问在了点子上。

  第一个问题是销路,是市场,没人买就不用折腾了,干费劲。

  第二个问题关于运输,关于成本,他与市场息息相关,几乎是相辅相成的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