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家族_三国大教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起老婆饼,再看一眼毫无生气的大宅,荀攸鼻涕流了一地。“都不在了,都不在咯!”

  先是栾奕一家三口搬去了济南,后来栾涛、栾忠也跟着去了。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仅剩的栾嗣现在就跪在那儿——冰冷的地板,冰冷的身体。

  与之同去的,还有那份少年时结下的浓浓情义。

  “逼死了二叔,奕哥儿得恨死我们了吧!”荀攸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这是怎样一家人啊!

  栾家业大但是宗氏家族并不庞大,栾涛年轻那会儿栾家刚刚发迹,他与结发妻子勤俭持家,劳力经营,这才奠定了栾家在颍川商贾中的地位。这是因了这段经历,栾涛与爱妻建立了浓厚的伉俪之情,以至于中年丧妻后始终没有续弦。

  正因为这一原因,栾涛膝下只有栾邈、栾嗣两子。同时,自幼教导一双儿子,切莫多娶多占,妻者,一人足矣!

  &nbs

  人丁不多,杂事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弟情深,哪像荀家业大,家族更大,人多嘴杂,矛盾重重,争吵不休。各有各的小算盘,各又有各的大棋局。

  盘根错节。

  就像现在,荀彧叔侄与栾奕相交甚厚,栾奕也多次来信求助,为什么他们始终不去济南投效?

  答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他们不能!家族命令他们不得投效栾奕。这是族内长老共同的决定,连荀爽都忤逆不得,更何况他们。

  古人云:家国天下,“家”字居首。家主下达的族令,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甚至凌驾于国法之上。违背了国法,大不了就是一死。而违背了族规那就是不孝,是大大的失德。

  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汉朝,一句不孝,足以将一个人从君子的高台推到小人的低谷。

  进不了庙堂是小,进不了宗族祖坟……死不瞑目。

  而荀氏家族之所以不许荀彧、荀攸他们投效栾奕,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眼红栾家的财富。

  在过去的上百个岁月里,荀氏家族一直是颍川最大的豪族,无论是身份还是财富皆位居魁首,无人望其脊背。就荀家人看来,颍川内除了荀家就没有世家大族!在他们眼里,栾家这样不出四代的暴发户根本入不得他们的法眼。

  然而栾奕的横空出世,却逼着荀家不得不对栾家刮目相看。先不说栾奕此子少年成名,年纪轻轻便在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将栾家这个商贾世家推到了士族的行列。仅说栾奕先后安置的那些产业,一个起凤阁就挤兑得荀家两座饭庄关门歇业,随后而来的木质家具、神才纸、栾家制造的书册等等等等,哪个不是日进斗金?让栾家从颍川数一数二的富商,一跃成了豫州乃至大汉数一数二的豪商,哦不……应该说数一数二富有的士族。

  乖乖,这才几年?

  荀家人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