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对倭之战(下)_三国大教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过去的成百上千年里,倭国的平民们始终深陷在贫穷之中,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富更没有**,他们深受权贵剥削、欺压和蹂躏.

  尤其这几年,随着王朝覆灭,列国时代征战不休的时局更让倭人们雪上加霜。他们本就是国内最贫苦的人群,频繁不绝的混战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中,作为国内人口最多的族群,他们不但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在诸侯混战时冲杀在前。

  他们恨透了奴隶主和地主,恨透盘剥和压迫他们的倭国政权。

  所以,虽然帝国军乃是以侵略者的身份降临了他们的故土,但是在帝国军铲除了倭国的权贵,将权贵的财富的和地产分给贫民,并且解除他们奴籍之后,倭人们无不将帝国大军视为解放自己的天兵点将,对帝国大军感恩戴德。

  于是乎,无需帝国宣传,也无需号召,倭国的百姓们自发四处奔走,将帝国为解放倭人付出的努力和事业做出的善事宣扬了出去,还有倭人投到帝国军中恳求为帝国军卖命,更有身处未被帝国占领区域的倭人自发组织起来,在倭国各地发动武装**,反抗地方诸侯的暴政,迎接帝国军的到来。

  一时间,倭国九州岛深陷在土地革命的Lang涛之中。

  帝国军借机四下攻伐,位于九州岛的三川、肖卢等五路诸侯先后覆灭。

  将整个九州岛掌控在手里之后,帝国军并没有急着杀进倭国本土,而是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

  圣元二十七年六月,首批五百名帝国官员、神仆及五十名帝国大学外语系倭语专业的毕业生渡过大海,抵达九州岛,依据帝国朝廷新近制定的行政划分,在各自辖区相继上任。

  如果说,帝国的军队给倭国的百姓带来了财富和自由的话,那么帝国的官员和神职人员则给倭国送上了文明和信仰。

  他们不但为倭国的百姓们带来了优惠的政策,为了方便管理,他还依据华人的百家姓,给倭人起了名字。

  别小看这再平凡不过的名与字,在过去的时候倭国内只有权贵才有资格拥有姓名,穷人是没有资格染指的,只能随便起个代号方便称呼。所以在倭人的眼里,姓名是身份的象征,**的代表。帝国官员赐予他们姓名,就是赐予他们与权贵同样的**,是对他们的尊重。

  对此,他们感恩戴德。

  教会的神官们抵达九州岛以后,一座座草庐搭建的简易教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林立起来。教堂筑成,他们开始手把手教授倭人更为先进的耕作技巧,并为他们带来了更为高产的水稻种粮,以及可供低价租赁的高级耕作、灌溉器具。他们还为当地百姓奉上了《圣母经》,并以《圣母经》教材教授当地的孩子识字、学经。

  吃着自家土地种出来的粮食,用富人的钱添置衣服,读中原人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