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3章 认药辨药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3章认药辨药

  铃铃铃!

  走廊里响起上课的铃声,学生们回到教室。

  陈静山翻开教材,说道:“大家没有学习中医,我相信大家都通过《扁鹊见蔡桓公》的文章知道扁鹊这个人物,也知道这篇文章讲的就是讳疾忌医必丧生的道理。”

  《黄帝内经》讲,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再次治血脉,再次治筋骨,最后治脏腑。如果等到病入脏腑、骨髓,你再去治就半死半生了。

  陈静山接着讲道:“就像老农种菜,辛勤的老农看到小草萌芽就锄掉,这样就不会跟庄稼抢肥料。所以高明的医生看到病人疾病的萌芽,就把病气拔掉,这样疾病就不会跟脏腑抢气血,暗耗津液。可如果等到疾病长成后怎么办呢?”

  “就像庄稼田地里,草与庄稼一样高,你即使拔掉草,也会伤到庄稼的根。同时,草长这么高了,它在田地里吸收了很多肥料。对于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病,反复治疗不愈,这些疾病就像顽固的杂草,它已经蚕食了你很多精血。”

  “这时要治理就非常不容易,你不带病拔除杂草,又怕庄稼被掩盖,没有肥料,长不起来,你如果拔除,又怕杂草的根与庄稼连在一起,最后伤了庄稼,这就是小病不治,到最后进退两难的道理。”

  陈静山用农田除掉杂草的浅显道理做比喻,给学生们逐一讲解了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思想理论。

  俗话说,最厉害的不是能解决问题的人,而是那些懂得制定策略,严格

  能够避开问题,甚至让问题根本不发生的人。

  然后陈静山又给我们讲了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

  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

  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

  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根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

  扁鹊有三个兄弟,大家以为扁鹊医术最高,名闻天下。

  其实只有家里人知道,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扁鹊排第三。

  为什么呢?因为扁鹊大哥精通养生,在疾病还没出现的时候,就用导引针化解于无形,所以大哥的名气没传出家门。

  而二哥能见微知著,治病于萌芽,疾病稍微露出点蛛丝马迹,比如感冒初起身上疮疡很小的时候,二哥就能随手用药,把这些小疾小病像拔小草一样,迅速除掉,所以二哥的名气没有超出乡里,因为乡里的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